|
|||||||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丘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>> 特色产业 >> 畜牧 >> 正文 |
|
丘北县畜牧业发展概况 丘北县发展畜牧业既有丰富的资源条件,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,县委政府与时俱进,开拓进取,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,结合扶贫攻坚和财政收入匮乏的实际,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期间将畜牧业列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来进行培育,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促进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科技进步为动力,提高畜产品质量为目的,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畜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,合理调整畜牧内部结构,发展适度规模养殖,围绕“市场加公司加基地联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狠抓各项生产任务和科技推广配套措施的落实,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 2005年,全县生猪存栏24.04万头,肥猪出栏33.51万头,出栏率138.8%,其中外销优质商品猪13.51万头;大牲畜存栏17.85万头(匹),其中牛存栏15.35万头,肉牛出栏3.39万头,出栏率22.8%,其中外销肉牛0.63万头;山羊存栏18.87万只,肉羊出栏13.87万只,出栏率75.5%,其中外调肉羊6.54万只;家禽存栏128.01万只,家禽出栏132.01万只,出栏率105.6%。全县完成肉类总产量41858吨。人均有肉量91.9公斤,比“九五”期末的54.7公斤增加37.2公斤,增长68%。完成畜牧业产值38144万元(现行价)。全县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91.9元,比“九五”期末的208元增加283.9元,增长1.4倍。 经过多年发展,我县畜牧业已取得一定成绩: 一是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。“十五”以来,我县把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,发展区域性特色畜牧业作为加快畜牧业支柱产业发展的切入点,按照“发挥优势、突出特色、择优发展”和“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”的原则,结合商品畜禽基地、畜牧扶贫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,把畜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开发、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,以发展牛、羊和家禽等节粮型畜禽生产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,以高峰牛、黑山羊、瘦肉型猪、家禽生产为重点调整优化品种结构,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规模结构,在山区和半山区着重扶持发展牛羊生产,在坝区和槽区重点扶持发展猪禽生产,使畜牧业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,生猪生产在畜牧业生产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,草食牲畜、家禽等节粮型畜禽及良种在畜牧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,黑山羊、高峰牛、瘦肉型猪、家禽等特色养殖生产得以快速发展,山区和半山区牛羊多、坝区和槽区猪禽旺的特色区域性优势产业群得到不断发展,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。2005年,全县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到79.3%,比“九五”期末下降了2.1个百分点。而草食牲畜和家禽的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20.7%,同比上升了2.1个百分点。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步伐加快,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9603户,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0.5%。其中:养猪户6497户,提供商品瘦肉型猪108762头;养羊户2526户,出栏肉羊52035只;养牛户534户,出栏肉牛6568头;养禽户46户,出栏肉禽299150只。 二是畜牧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。我县充分利用接近“两广”、昆明、海南等省内外大市场的区位优势,把全方位、多元化扶持发展营销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、开拓外地市场、搞活流通作为实施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,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,一是积极扶持宏科养殖有限责任公司、普者黑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、新兴山羊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;二是为养殖户的产品销售牵线搭桥,发展订单畜牧业的典型;三是大力鼓励支持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,以各种形式建市场和参与畜产品的流通,目前,全县畜禽产品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共452人,活跃在城乡市场,把畜产品运往“两广”、昆明和海南等地,搞活了流通,拉动了生产的发展。“十五”期间,我县共外销活畜813612头(只),在省内外各大市场闯出一条畅通的营销路子,解决了农户“卖难”问题,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。 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 1、商品牛羊基地顺利建设竣工 丘北县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项目于1998年经省计委批准实施,项目建设期3年,即1999—2001年,计划总投资743万元,扶持养羊户800户,养牛户300户,建县级兽医卫生监督及培训楼,完成5个乡级综合服务站建设。截止2002年项目验收时,项目资金累计到位763.79万元,共扶持养羊户806户、养牛户352户,完成了县级兽医卫生监督及培训楼和3个乡级综合服务站建设。通过项目实施,使我县的品种改良和饲草饲料推广能力得到很大提高,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了牛羊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。 2、云南省丘北县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该项目于2001年经省计委、农业厅批准实施,建设期为2年,即2001—2002年,计划总投资820万元,建植人工草场6万亩、改良草场1万亩。截止2004年项目验收时,项目资金累计到位735万元,共建植人工草场60120亩,完成项目计划的100.2%,建植改良草场10210亩,完成项目计划的102.1%。通过建设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,控制了载畜量,维护了草原生态平衡,实现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。 3、丘北县秸秆养羊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2002年,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我县启动了秸秆养羊示范项目,旨在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,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18万元,截止2005年项目验收时,项目资金累计到位432.8万元。通过项目建设全县秸秆处理利用率达39.1%,2005年新增养羊产值618万元,养羊户纯收入总额139万元,人均养羊纯收入168.4元。养羊业已成为我县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新增长点。 4、生猪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自1990年我县商品猪基地建设成以后,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,为我县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随着生猪基地建设的不断巩固和完善,养猪科技水平逐年提高,猪品种改良效果更加显著,养猪经济效益明显增大,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。 5、牛品种改良项目效果明显 自2001年以来,我县先后实施了11个乡(镇)15个点的牛冻精改良工作,通过几年努力,牛冻精改良工作得到了有效推广,提高了牛品种质量,养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。杂交牛每头价值比本地牛高1500—2000元, 2005年完成牛冻改配种10128头,累计产犊2566头,养牛产值增加513.2万元,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。今年,全县将新建40个牛冻精改良站点,覆盖所有乡(镇),届时,我县牛冻精改良将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预计将完成牛冻改配种12600头,产出杂交犊牛2000头。 6、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制 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严峻疫情形势,我县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、检疫和境外动物及其产品监控力度,强化免疫手段,保证了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,堵住、堵死了境外疫源传入,有效控制了牲畜W病、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,保护了畜禽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 7、农田种草取得显著效果 我县的人工种草经历了“八五”起步,“九五”稳步推进,“十五”快速发展的历程。2003年,我县开始推广农田种草,按照“引草入田、立草为业、规范种植、草畜配套”的指导思想,经过三年发展,2005年全县发展农田种草10036亩,经测定,亩产鲜草6885公斤,根据一个黄牛单位年需鲜草5.5吨计,可增加12545个黄牛单位的饲料来源。“十五”期间,我县在八道哨、曰者、双龙营三个乡(镇)共种种植冬季牧草16379亩,满足草食畜养殖快速发展的需求。547户农户通过农田种草发展草食畜养殖,2005年出栏肉牛3021头、肉羊1842只。 回顾所取得的成绩,主要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和方法: 一是加强领导,齐抓共管。为把畜牧业生产和畜牧科技推广工作抓落实,促进畜牧业生产向“高产、优质、高效”方向发展,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,使畜牧业真正成为一项既富民、又富县的支柱产业,一是将畜牧业作为全县重要经济发展项目来抓,县、乡(镇)分别成立了畜牧支柱产业领导小组,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,为畜牧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。二是实行双向目标管理责任制,狠抓畜牧产业的落实,即:县长与乡(镇)长签订生产责任书。县畜牧局局长与各乡(镇)畜牧兽医站长签订科技推广目标责任书,并实行强项分配,重点考核,年底根据年度目标考核情况公开进行表彰奖励。 二是强化管理,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为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,强化项目资金管理,县人民政府对重点畜牧项目均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、畜牧局长任副组长、有关部门和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,出台了《丘北县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规定(暂行)》、《丘北县人工草场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、《丘北县牛冻精改良站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》和《丘北县牛冻精改良站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》等政策措施。并把畜牧重点建设项目作为政府的督办事项,定期进行督办,狠抓管理和监督,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管理,做到专款专用,保证重大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。 三是以科技为先导,大力推广普及畜牧兽医实用技术,我县畜牧业的发展紧紧围绕以提高畜禽出栏率、商品率、饲料利用率和降低死亡率等综合生产水平为科技工作的主攻目标,采取“定人员、定任务、定经费、定效果和定奖惩”等目标责任制管理措施,建立科技人员与群众相结合,技、资、物相结合,责、权、得相挂钩的运行机制,狠抓良种繁育、草料生产、疫病防治、技术培训等科技措施的落实,促进了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应用,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,推动了畜牧业生的快速发展。 四是依托龙头企业及资源优势,狠抓畜禽基地建设。一是依托舍得万亩人工草场,建立以舍得、腻脚、新店为重点的牛羊养殖基地,充分发挥新兴山羊有限公司的龙头作用,采取“公司加农户联市场”的方式,带动农户发展草食畜养殖,发展节粮型畜牧业。至今,公司已在新店、腻脚、舍得、双龙营四个乡(镇)扶持养殖户2425户,发放山羊3284只、黄牛876头。2005年公司实现纯利润146万元,其中农户受益62万元。通过龙头带动,增强了农户的商品意识,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,使养羊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提高。2005年,全县外销肉羊65121只、肉牛6156头,大多销往“两广”、海南等沿海一带市场,初步探索出一条向外走的“牛羊之路”。二是依靠宏科养殖有限公司和普者黑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两条“龙”,产销衔接,在八道哨建设园区化养猪示范,把生猪养殖带上一个更高层次。宏科养殖有限公司发展三元杂仔猪和二元杂母猪生产,扩大良种覆盖面,提高商品猪质量。普者黑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则把本地生猪销往省内外各大市场,抢占市场,增加市场份额。直接带动2468户农户发展优质商品猪生产,提高了全县的养猪积极性。2005年全县外销生猪130256头,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。 五是多渠道筹措资金,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。积极向上争取和筹措资金,促进“技、资 、物”配套服务措施向边远山区推进,缓解群众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资金不足的困难。“十五”以来,全县争取发展资金1304.3万元,其中国家资金690万元、省级资金393万元、州县资金71.3万元,承贷扶贫资金800万元,扶持养畜重点户,带动农户实施规模养殖,使各乡、村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,发展自己的当家品种,走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,形成了一批生猪、山羊专业化生产的乡、村,加快了全县畜牧业发展步伐。 六是加大执法力度,坚持依法治牧。坚决贯彻《动物防疫法》、《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强化兽医卫生监督,把畜禽交易市场和肉食品市场列为检疫监督重点,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。同时,狠抓执法人员的培训,提高执法队伍素质,保证执法人员依法行政。 今年是“十一五”开局年,为使我县畜牧业发展开好头,起好步,下一步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路是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树立科学发展观,以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目的,以市场为导向,科技创新为动力,动物疫病防制为保障,畜产品加工流通及奶业发展为突破口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,继续发展生猪生产,努力发展草食畜及家禽为主的商品型牧业,走以加工、流通带养殖连市场的路子,突出三个重点(即疫病防制、品种改良、畜产品加工),实施八大工程,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、现代化进程,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。 一是围绕“稳定生猪生产、大力发展牛羊禽、积极开发特色畜产品”的发展方针,大力调整优化以发展牛羊禽等节粮型畜禽生产为重点的畜种结构,以发展瘦肉型猪、高峰牛、黑山羊和乌骨鸡等名特优品种为重点的品种结构,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的生产规模结构,以水牛奶综合开发、发展优质冷却肉等系列产品为重点的畜产品加工结构,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区域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、加工系列化进程,着力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,名特优产品在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,草食畜产值在畜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;到2010年,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调整到52%,草食畜产值在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调整到28%以上,名特优产品在畜产品中的比重调整到35%以上。 二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,提高畜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。按照“政府引导,企业运作、农民参与、滚动发展”的思路打破地区、部门、行业和所有制界限,实行谁有能力谁牵头,谁牵头扶持谁的原则,集中技术、资金、物资,大力扶持发展宏科养殖有限公司、普者黑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、新兴山羊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,技术水平高,规模效益好的畜禽养殖和畜产品营销企业,加大饲料加工、畜禽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。 三是以商品畜禽基地为基础,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。围绕看市场、强管理、求效益的思路,认真抓好商品猪基地、商品牛羊基地和秸秆养羊示范项目等基地建设工作。建立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示范乡和示范村,层层抓示范、办样扳,扶持发展一批集约化、规范化经营的养殖大户,以点带面,辐射和带动全县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。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,强化服务体系建设,加强良种繁育体系、饲草饲料体系、动物疫病防治体系、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。 五是建立畜牧业科技示范园,加速科技推广普及,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、方法和管理经验,认真实施好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,在腻脚乡建一个以秸秆养羊为重点的畜牧业科技示范园;在舍得乡建一个以种草养畜为重点的畜牧业科技示范园;在锦屏、八道哨、双龙营镇、曰者镇建一个以猪禽养殖为重点的科技示范园。 六是切实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。县、乡人民政府均成立畜牧支柱产业领导小组,负责畜牧业工作的组织,协调督促、检查。遵循“以财政投入为启动,信贷投入为重点,农民投入为主体”的多元化投入原则,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,增强发展后劲。同时把动物防疫经费列入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。 |
|
特色产业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相关特色产业 |
没有相关特色产业 |
|